戴尔Demension 1100电脑
目前全球电脑市场上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激烈争夺战,使其名列前矛的电脑巨头戴尔惠普联想公司的优势出现了互为消长、此涨彼落的状况,它们纷纷调整了自己的全球市场战略来应对,导致全球电脑市场份额的争斗格局更驱复杂。
众所周知,戴尔2006年5月的两大举动足以让业界震惊!一是作为英特尔的铁杆盟友,戴尔宣布在其高端服务器产品中采用AMD的皓龙处理器,这让英特尔CEO欧德宁感到“极度失望”;二是戴尔打破坚持产品直销的戒条,将在美国建立两家面积达3000平方英尺的零售体验店,而建立体验店一直都是戴尔竞争对手惠普的拿手好戏。与投资者一样,戴尔的高层似乎终于明白,仅靠直销与最优的供应链似乎已很难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戴尔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转变2006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出的颓势,即使这些措施有可能会改变戴尔固有的一些“特性”。IDC的数据显示,全球第一季度PC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9%,戴尔的销售量只增长了10.2%,而惠普的销售量增长了22%,与之相应,戴尔全球的市场份额从18.6%下滑到了18.1%,惠普的市场份额增长到16.4%。
戴尔公司为抢夺失去的市场份额,表示未来的市场策略仍将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戴尔的价格战将在全球打响。这对正处于调整期的联想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在2004、2005两年中,联想在中国终于成功地将戴尔攻势遏制住,并将自己的市场份额牢牢控制在30%以上,但来自全球的调整还远没有完成。
对于联想集团来说,自从收购IBM的PC事业部之后,联想的中国员工已经很难见到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了,杨元庆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处理棘手的海外业务,但在5月底杨元庆回到中国,因为虽然联想以竞标形式,得到美国国务院超过1300万美元的订单,但美国仍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修改采购流程,将采购的联想电脑只用于非保密的系统,并对今后所采购的电脑系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这对急于走向国际市场的联想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杨元庆希望能在国内得到业界甚至政府的支持。因此,联想国内市场的稳定就显得极为重要。但随着戴尔不断在价格上提出挑战,另一PC巨头惠普也宣布进入中国二、三线市场,渠道下沉,联想的本土守卫战并不容易。而本土之战只是惠普、戴尔、联想三大PC巨头全球竞争的一个缩影。
据称,联想的大客户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风光过,因为是他们成功地挡住了戴尔潮水般的攻势。而这主要得益于联想对销售系统激励制度的改进。联想的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系统实际上更多地效仿惠普与IBM这些以技术为驱动力的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考评与销售业绩的挂钩并不紧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的销售人员与其他部门一样吃“大锅饭”,同一级别的销售人员收入差距不会超过1000元。但在2002年戴尔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其销售人员在巨额奖金的驱动之下,如狼似虎地吞噬着中国PC市场时,联想的销售人员却显得有点手足无措。2003年底,时任大客户部总经理的蓝烨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也要让联想的销售人员具有更强的“进攻性”。不仅为销售人员制订高额的销售提成,还规定销售人员的奖金可以为基本工资的6倍,这种激励机制与戴尔的销售模式极为接近,在此带动下,联想在金融、军队、石油等大客户市场与戴尔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夺。
联想的销售人员说“以前客户可以接受戴尔的产品价格比我们高几个点,但现在价格差距已经完全不存在了。”。由于戴尔在中国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戴尔销售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不时发生的客户经理“一锤子买卖”的短视行为,让戴尔这个“国际品牌”的成色日趋褪色。2004、2005年联想大客户部的销售人员,在经历了激烈拼杀之后,迎来了“成功的喜悦”,年收入高达百万元的销售人员比比皆是。2005年底,前戴尔中国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童夫尧走马上任,担任联想大中国区大客户业务部总经理之职,他将面临比蓝烨更为艰难的局面,因为戴尔正在酝酿下一波的价格攻势。2006年五一节来临之前,戴尔以3999元价格推出一款搭配主流的19寸液晶显示器的机型,再次挑起价格战。而这仅仅是戴尔价格战的开始,有消息称,戴尔启动了一项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产品线降价计划,产品涉及服务器、工作站、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最高降幅高达28%。
在中国市场,联想成功地遏制住了戴尔的进攻,但在美国市场,联想面临的问题要比戴尔在中国的挑战严峻得多。虽然戴尔的价格战将极大地影响其利润水平,但为了抢占已经失去了的市场,戴尔只有再次祭起价格这一法宝,以实现其全球范围的反击。另外联想的供应链系统通过这两年的努力虽然得到极大的优化,在某些技术指标上已经可以与戴尔相媲美,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戴尔近乎完美的供应链系统仍然是目前任何一家厂商都难以逾越的。而更重要的是,戴尔在全球采购上拥有比联想更大的优势。批量采购和压价是戴尔惯常采用的手段,实际上至今为止,对于一些供应商的名单戴尔都秘而不宣,但戴尔在全球得到英特尔的有利支持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缘于戴尔对英特尔的全球采购量是联想的三倍多,更在于戴尔与英特尔20多年来建立的紧密关系。2005年,联想的销售人员时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他们千辛万苦争到了订单,但后台供货部门却表示不能及时供应芯片组,让销售人员无所适从。实际上,这一年正是联想与英特尔“交恶”的一年,由于采用AMD的产品,英特尔对联想产品的支持非常有限,而在戴尔即将展开新的“不计后果”的价格战中,联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2006年3月,联想面向海外市场首次发布了Lenovo品牌电脑,在同种配置下,发售价低于中国市场。但联想要想在美国市场赶超戴尔,比戴尔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虽然联想在整合IBMPC业务方面非常成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客户流失、利润率没达到预期以及有些费用还没有摊销完成的情况,这一切都在显示,联想还没有真正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