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7月宣布与柯美合作到2006年1月20日接收柯美相机资产;从2006年4月20日发布α品牌到2006年6月6日的日本发布会,索尼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了数码单反市场并且建立了完整而强大的α数码单反系统,速度之快,令人乍舌。6月8日,包括一款机身、21款镜头以及全套附件在内的索尼α数码单反系统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在中国登场亮相了。所有的猜测、期待和怀疑都嘎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对α的感叹,以及对数码单反市场未来的无限遐想。
全新高度,引爆重磅炸弹
在索尼之前,三星和松下都已经发布了自己的首款数码单反相机,但由于三星的首款单反与其合作伙伴宾得几乎一样,松下首款单反定价又过高,所以各界期待的目光全部落到了索尼身上,而索尼也确实不负众望,推出了划时代的数码单反——α-100。α-100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不是柯美产品α-5D的简单贴牌,而是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索尼优化”。
从外观上,很容易就能看出α-100是柯美α-5D的传承,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α-100的机身是经过优化改进的,索尼发挥自身在工业设计和人体工学上的优势,对外观和手感都做出了优化,让α-100的视觉效果和操作手感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客观地说,即使有了柯美的单反平台,也很难在半年时间内就设计出一款全新的机身,因为消化吸收需要一些时间,索尼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进造型并重新开模,让人不得不赞叹索尼的制造能力。
当然,α-100的划时代意义并不仅仅体现机身设计的改进上,最重要的是,它建立了入门级数码单反的全新标准。索尼在图像传感器上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一直以来都是高像素的先行者,继今年把消费级的入门级标准提高到600万像素之后,又靠α-100把数码单反的入门级标准提高到了1000万像素。α-100装备的1080像素CCD传感器已经堪比某些准专业级产品,让α-100成为了一颗震动业界的重磅炸弹,也只有索尼这种同时具备传感器和单反系统研制能力、在技术和成本控制上都具有优势的厂商才能够制造这样的震憾。
优势融合,创造无限可能
除了传感器方面的优势外,α-100也体现出索尼电子技术的强大实力,全新开发的Bionz处理器和CCD除尘功能就是最好的实例。索尼消费级数码相机所采用的“真实影像处理器”的性能是有口皆碑的,就在我们猜测α会不会采用相同处理器的时候,索尼却为α数码单反开发了全新的Bionz处理器,更快的速度、更强的降噪能力以及D-R动态范围优化功能都令α-100如虎添翼,更快更强。在新机发布之前,索尼官方网站就已经表示新机将使用改良过的CCD防抖装置,但是α-100发布时却带来了更大的惊喜。众所周知,CCD防抖功能在开启时有一个初始化的振动,索尼在CCD上增加了灰尘不易吸附的抗静电涂层,巧妙地利用这个振动让α-100具备了CCD除尘功能,并且比现有的除尘方式更加科学有效,这是索尼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融合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数码单反市场,仅靠机身是难以给予消费者足够信心的,此前发布新机的三星和松下都面临着依赖合作伙伴镜头群的问题,而索尼却得到了柯美基于α卡口的1600万可交换镜头的庞大资源,这就是合作与接收的区别。不过,索尼也决没有满足于旧有的镜头资源,除了1600万柯美镜头的保有量外,索尼发布了其由21款镜头组成的庞大镜头群。值得注意的是,这21款镜头中除了三款专业的索尼“G”镜头外,还有三款镜头的名字更为响亮——卡尔·蔡司。作为索尼长期的合作伙伴,卡尔·蔡司推出三款α系统专用的自动对焦镜头,包括数码头Sonnar T* 3.5-5.6/16-80和全幅头Planar T*1.4/85、Sonnar T* 1.8/135,这些镜头也从侧面证明α-100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有顶级的α机身来发挥这些顶级镜头的实力。索尼的镜头群深得美能达镜头群的精华,除了三款专业G头外,已经存世不多的世上唯一一款AF折反头8/500和虚像王2.8[T4.5]/135 STF也都出现在了索尼镜头的阵营中,更增添了索尼的制胜砝码和独有特色优势。实际上,索尼仅第一次发布的镜头,就已经组成了规模仅次于佳能和尼康的第三大镜头群,让所有关于索尼镜头的疑虑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难以想象第二、第三次发布后,索尼的镜头群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步步为营,掀起持续风暴
千万像素、全新处理器、CCD防抖、CCD除尘……以往高高在上的配置在α系统中已经成为了标配,索尼通过自身电子技术与柯美机械技术的融合,让α-100的性能横扫同档次产品。由于同类单反的像素都不超过800万,机身性能也并不比α-100出色,而且没有同时具备机身防抖和除尘能力的产品,α-100的推出必将导致其它厂商加快研发速度追赶,索尼在自己站稳脚跟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兑现了“最有实力的最后登场”这一宣言。和其它数码单反厂商不同,索尼在走一条自下而上的路线——先推出入门级产品,在容量最大的入门单反市场抢占制高点,再以此为根基不断向上蚕食中高端市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的发展思路不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索尼将来的“机皇”会强大到什么程度?(新闻稿 200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