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MC将闪存技术引入企业级存储市场,到IBM、HP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服务器上;从朗科发布国内首款SSD固态硬盘,到百度以固态硬盘替代传统硬盘作为服务器存储介质……今年的闪存市场呈现出一种炙手可热的状态。
据市场分析机构iSuppli公司预计,到2012年,固态硬盘销售量将由今年的不到200万块激增到9000万块,同期内销售额将由3.12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
“在CPU升级已经不再能挑动市场神经的今天,固态硬盘的适时出现,让它不经意地扮演了IT寒冬的火矩手角色。”盛道咨询的分析师认为,固态硬盘已经从CPU手中接过了影响IT市场的接力棒,它让CPU至少暂时被市场所遗忘了。
固态硬盘的前景看上去一片美好。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美好的前景可能与国内厂商没有多大关系,固态硬盘在接过“CPU第二”的大旗的同时,也接过了“只有巨人才能玩的游戏”的本性,国内厂商要分得这杯羹却并不容易。
“像一次阴谋”的集体亮相
在2008年1月初开幕的美国消费电子大展(CES)上,各大主流半导体厂商悉数展出了各自的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也成为当时曝光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在CES开幕的当天,韩国三星公司现场发布了2.5英寸128GB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分别达到100MB/s和70MB/s。SanDisk也紧随其后推出了一款1.8英寸72GB固态硬盘,并特别注明该款产品将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产品。同样,RiDATA也趁此机会发布了自己的固态硬盘产品——128GB的SATA 2.5英寸固态硬盘。作为全球闪存领域的另外一个巨头,英特尔公司不仅早在2007年3月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固态硬盘,在这次的CES展上也当仁不让,它令人惊讶地推出了只有手指头大小的微型固态硬盘。
这一切的发生,与其说固态硬盘已经做好全面冲击PC产业的准备,倒不如说,巨头企业的集体发力更象是一场编排好的“阴谋”——全球IT行业或许从此步入了固态硬盘替换传统硬盘的新浪潮之中——而国内厂商中除了朗科等极少数厂商已经开始了SSD固态硬盘的研发工作,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注意到一场大的变革已经开始。
国内厂商应走向联合?
据悉,由于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SSD固态硬盘的速度是传统硬盘的数倍,同时由于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SSD固态硬盘还拥有抗震性能好,零噪音等众多显著的技术优势。
“SSD固态硬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趋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价格,但随着闪存芯片价格的下降将得到逐步地解决。”朗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每1GB固态硬盘的价格以每年60%的降幅——按照这一速度,SSD固态硬盘市场的全球规模将在十年内超过1000亿美元。
“目前国内厂商并没有做好准备,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国外存储和闪存巨头已经走在前面。”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只有朗科公司一家企业依靠自主技术能力成功开发出了SSD固态硬盘。
“目前国内几家知名品牌PC及笔记本电脑厂商使用的固态硬盘,都是采用国外品牌的产品。”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国内IT厂商错过了传统硬盘的商机,现在正错过SSD固态硬盘的又一次商机。
“如果国内PC厂商只满足于再一次组装电脑,而不想在固态硬盘这一重要部件上分一杯羹,将会错失一个三十年一遇的战略机遇。”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国内PC企业和有能力的专业闪存厂商能否联合,是中国企业与固态硬盘机遇会否擦肩而过的关键所在。
中国企业能否“三分天下”?
2006年,固态硬盘笔记本电脑已经吹响了进军的号角。2006年3月,三星率先发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态硬盘笔记本电脑;2007年6月,东芝推出了其第一款固态硬盘笔记本电脑,并为其NAND芯片扩展了全新的出货渠道。2007年3月,英特尔也发布了其首款固态硬盘。
日前,三星公司更发布消息称,将出价大约58.5亿美元收购美国闪存生产商SanDisk,虽然此举遭到SanDisk董事会拒绝,但三星公司欲最大限度地圈地全球固态硬盘的雄心却路人皆知。
“目前全球固态硬盘市场已经被日韩企业和欧美企业一分为二,中国企业如果不立足自主研发,只是采购国外企业的现成部件,将再一次沦为国外企业的搬运工。”有分析人士表示,现在该市场才刚刚启动,中国PC厂商依托庞大的市场,如果和国内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闪存企业合作,完全有机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据悉,朗科公司是国内厂商中第一个研发成功SSD固态硬盘的企业。自1999年朗科公司发明全球第一款闪存盘以来,先后在闪存盘、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领域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达两百余项,覆盖全球几十个国家及地区,迄今已获授权专利共计77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
(新闻稿 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