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评测室接到了翔升RadeonX800 pro显卡。由于现在关于ATI X800PRO的官方与非官方新闻已经是满天飞了,所以笔者本着独特而尝新的思路,详细地测试了R420显卡的众多方面。对于其革命性的技术,网上的详细介绍已经很全面,但出于照顾对X800不是很了解的读者,笔者将这些内容尽量作到深入浅出、简单明瞭的予以介绍。当然,实际的测试才是重点。
ATI R420显卡简介:
2004年4月底,NVIDIA的NV40发布之后,紧接着,在5月中旬ATI也拿出了它的R420系列显示芯片,与NV40放手一搏。新显卡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轮显示芯片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但RadeonX800 pro的出货速度实在让人惊讶,发布会之后没几天的工夫,RadeonX800 pro就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了。部分发烧友应该会对此很感兴趣,毕竟这次NVIDIA和ATI的新品,都提供了优于上一代一倍以上的性能,而且在速度与画质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跃。相比以往,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9800XT和FX5950Ultra刚推出的时候,它们的性能仅比9700PRO和FX58OOUltra提高了几成;更早的GeForce2,GeForce3时代,也没能达到如今这次大跨越的提高幅度。这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技术和消费者带来的回报。
先来解释一下X800含义,“X”并不是一个英文字符,其实这是Radeon 9*00系列的延伸,“X”实际代表的是罗马数字中的10,所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Radeon 10800。
X800系列显示芯片和GeForce6系列的最大不同点,在于GeForce6采用的是全新的设计架构,而X800是在Radeon9700和9800的基础上研发而来的。所以ATI不用像NVIDIA那样投入那么恐怖的研发经费。但R420的性能却是惊人的,笔者不知道R300的架构到底还有多大潜能可以挖掘,但单从X800的性能来看,R300的架构可以挖掘到如此卓越的程度,实在另人叹为观止!
R420依然是由原来R3xx的ArtX开发小组进行开发,自开发小组在2003年秋天取消R400的开发之后,转而开发了R420。笔者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弃R400,但可以肯定,ArtX开发小组为了使这一代产品具备更强大的性能,进行了更复杂的设计。从技术上分析,X800的诞生和当初R9700过渡到R9800,是截然不同的,R9800延续了R9700的0.15mm的制造工艺和4个顶点单元,8×1的像素渲染架构。而X800却有了质的改变,X800使用的是0.13mm工艺。同时运用了LOW-K技术,在保证相对较低的发热量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核心工作频率。此外,X800XT PE还具备了6个顶点单元,16条渲染通道。单就这些来说,简直是焕然一新了,显然,X800虽然沿袭了上一代产品的最低层框架,但在内部结构上,仍然进行了巨大的改动。
说到R420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支持MicroSoft即将发布的DirectX9.0C(以下简称为DX*.*)中的Shader Model3.0。估计这和其产品架构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毕竟它是基于上一带的产品咯。NV40为了支持Shader Model3.0,付出了大约5500万个晶体管。这个数,已经相当于一个主流显示芯片的全部晶体管数量了。从此可以看出,想支持Shader Model3.0的渲染路径,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令ATI欣慰的是,由于它几乎占有了和NVIDIA同等的市场份额,所以MicroSoft在DX9.0C也对其渲染架构,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对ATI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