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DSC-R1是一款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机器,显然并不完美,但重要的是,它拥有非常出色的画面表现。作为一台相机,具有决定性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画质。可惜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我们还是存在着门户之争,有如过去武林高手之间喋喋不休的争执。今天,佳能的拥护者总会对尼康相机的锐度横加指责,而尼康的Fans会对佳能偏软的画质嗤之以鼻,但也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锐和软都是一种文化韵味,一种画面的表达方式,一种烙印,就像我们今天要谈到的DSC-R1一样,它的特征就是真实。我想,SONY公司把它的图像引擎命名为“真实影像处理器”,用意自然应该是真实还原现场,并用最接近人眼看到的现实的色彩表现出来。这也正是包括R1在内的许多SONY数码相机给笔者的使用感受。
R1的设计思路不同于以往的F828,有人把F828称为R1的鼻祖,我认为此论调不尽准确。首先,F828依然局限在2/3英寸CCD,中等倍数光学变焦能力,兼顾了广角和长焦,力求一镜头满足用户的需求。而R1完全不同,R1 玩的就是设计,就是一种概念。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R1是SONY入主单反的试水之作,是一种“验证机”。这种提法航空迷更能理解,要推出一架全新概念的飞行器,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局部验证人类的全新设计,最后将设想拼接起来,从而制造出我们过去未曾想到过见到过的航空器。而R1就是SONY 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的验证机。
因为在R1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少本应应用于DSLR产品的最新技术。
采用了APS-C格式的传感器,像素高达1030万,是SONY全新研制的CMOS感光元件。
拥有ISO160-ISO3200的宽广感光度。在高ISO下依然保持相当的画纯净度。
采用了卡尔·蔡斯Vario Sonnar T* 5倍光学变焦镜头,广角达到24毫米,最大光圈F2.8。
我们应该注意,这是唯一一款在非单反上使用了APS-C大尺寸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而且这种感光元件由SONY独立开发,打破了佳能在CMOS上的垄断地位。同时,采用CMOS作为感光元件也将使相机在高ISO下能拥有相对较好的、堪用的图像。根据官方介绍,这块CMOS传感器敏感度比F828提高了5倍,动态范围提高了2.5倍,在耗电量方面,这块CMOS耗电量仅为200mW,比起F828的750mW低了3倍以上,这将使R1的电池续航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该CMOS图像传感器也会拥有更低的发热量,因热量产生的噪点将会更少。另外,拥有优势明显的广角镜头,实际上也是科学的照顾到了拍摄风景的概率。
看完了技术手册,还是打开包装取出相机,来亲自体验R1的性能。拿出R1,我们可以感受到SONY一贯的精致做工,相机整体用料十足,分量也不轻,重达995克。长时间端着相机使用,没点臂力是不行的。这么大一黑家伙,专业感自然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专业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拥有心理上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该上路实践了。
对于购买R1相机的用户而言,拍摄一张到此一游的留念照片显然不是其主要目的,创作本身,才是要义。而上海,一个极具现代气息,一个包容而奢华的城市,在这里,创作有非常大的张性,用相机,可以记录生活,而对于夜生活丰富的上海来说,一台能有良好夜景拍摄能力的相机是非常有实用意义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R1的夜间表面。
这张照片拍摄于外滩附近,AIA保险大楼外的人行天桥上,ISO 400,快门2秒,光圈F9.0。笔者当时未带三脚架,将相机架在天桥栏杆上,起到了独脚架的作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一旦身边没有三脚架,不用发愁,四处瞅两眼,看看是否有可利用的花坛、栏杆、甚至窗台等等,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哦。